9 月 10 日上午,国务院正式批复“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”的消息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鑫策略,不到 3 个小时,中国就收到美方主动来电。
美国之所以如此急切,核心顾虑只有一个:担心中国借着自然保护区的规划,在黄岩岛开展填岛作业。
而这场通话中,中国国防部长董军的表态,不仅回应了美国的担忧,更让一直试图在南海“闹腾”的菲律宾,彻底断了不切实际的念想。
美国的焦虑
美国防长赫格恩斯在通话中,率先将话题引向南海,言语间多次试探“中方是否有在黄岩岛填岛的计划”。
这种急切,并非没有缘由。近年来,中国在南海部分岛礁的建设,让美国始终将黄岩岛视为“关键节点”,担心中国进一步强化在南海的存在,影响其所谓的“航行自由”。
但董军的回应,既没有回避,也没有模糊,而是清晰传递出中方的核心立场。
在南海问题上,董军明确表示:“中国一贯致力于与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,这一立场从未改变。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‘航行自由’为借口,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。”
这番话句句指向关键。
美国作为域外国家,不应插手南海事务;而菲律宾等个别国家,若想借着美国的支持在南海挑衅,显然找错了方向。
通话中,台海问题也被提及。董军强调:“‘以岛制华’的图谋,违背历史潮流,也注定会被挫败。中国实现完全统一,是不可阻挡的大势,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改变。”
这一表态,不仅是对美国的警示,更是对岛内某些势力的敲打。从南海到台海,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底线,清晰且坚定,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。
美方在通话中提到“希望中美两军和平共处、避免冲突”,董军对此表示认同。
但他也明确指出:“和平共处的前提,是相互尊重,尤其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。如果一方不断在涉及对方主权的问题上制造麻烦,和平共处就无从谈起。”
言下之意很明确:美国若想让中美两军保持稳定关系,首先要停止在南海、台海等问题上的挑衅鑫策略,而不是一边寻求对话,一边继续制造摩擦。
这场不到一小时的通话,美方想探知的是“填岛与否”,而中方传递的一直都是“主权不容侵犯”。
董军的每一句话,都没有激烈的措辞,却既回应了外界的猜测,也划定了中方的红线。
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,中方对其采取何种管理措施,包括是否建设、如何建设,都是中国的内政,与其他国家无关。
美国的焦虑,本质上是对中国行使主权的过度干涉,而这种干涉,中方显然不会接受。
菲方幻想破灭
很多人好奇,中国为何要在此时将黄岩岛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?
这难道意味着中方不会在黄岩岛填岛?
从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定中,或许能找到答案。
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定中,核心区禁止人员进入,缓冲区禁止旅游和经营活动,实验区虽可开展有限参观,但严禁砍伐、采石、挖沙等破坏生态的行为。
若黄岩岛参照这一标准管理,填岛这类大规模工程确实大概率不会开展,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方对黄岩岛的管控会放松,反而是有着更具体的战略布局。
设立自然保护区,本质上是将黄岩岛的管理纳入中国国内生态保护体系,这是中国行使主权的重要体现。
过去,菲律宾等国家试图将黄岩岛问题“国际化”,拉拢美国等外部势力介入,试图将其变成“争议问题”。
而中方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,将黄岩岛的管理转化为“中国国内生态保护事务”,既符合国际通行的生态保护原则,也让外部势力失去了“干涉”的借口。
毕竟,没有哪个国家会质疑另一个国家对本国领土进行生态保护。
这一举措,更是对菲律宾“战略转变”的具体应对。
之前,菲律宾在仁爱礁问题上屡屡碰壁,“马德雷山号”坐滩军舰早已破败不堪,中方对仁爱礁的补给管控严格,只允许运送必要的生活物资,严禁加固材料进入,这艘军舰早晚都会成为一堆废铁。
眼看在仁爱礁占不到便宜,菲律宾便将目光转向黄岩岛,试图联合美国在黄岩岛制造事端,频频试探底线。
但中方设立自然保护区的举动,让菲方的计划彻底落空。
一方面,自然保护区的设立,意味着中方会加强对黄岩岛周边海域的管控,包括生态监测、渔业管理等,这会让菲方渔船非法进入黄岩岛海域的行为受到更严格的限制。
另一方面,中方通过生态保护的名义加强管控,菲方和美国再想以试探的方式制造话题,就会面临“破坏生态保护”的舆论压力,陷入被动。
对菲律宾而言,最现实的问题是:即便有美国的支持,也无法改变黄岩岛属于中国的事实。
过去,菲方寄希望于美国的军事支持,试图在南海抢占先机,但从仁爱礁到黄岩岛,中方的应对始终从容且有力。
中方不会主动挑事,但也绝不退让,而是通过合法、合规的方式,一步步强化对固有领土的管控。
所以,听了董军的话,菲方可以死心了,毕竟,美国已经不支持了。菲方再做什么事情,既不符合国际法,也违背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,最终只会徒劳无功。
中国在主权问题上,不会因为任何外部压力而改变立场。
对菲方而言,与其抱着的幻想,不如回到对话协商上来,这才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正确选择。
参考资料:
鑫策略
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